惱人的睡眠障礙 - 衛教園地
失眠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就像是發燒或腹痛一樣,只是一種疾病的象徵,必需找出潛在的病因加以治療,不應只是治療失眠的症狀而已。如果不妥善治療失眠的症狀,本來沒有精神或心理上的問題,最後因長期失眠,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憂鬱及焦慮等症狀的產生。此類病人常被診斷為"腦神經衰弱"。
失眠的病人,往往有情緒上、生理上、認知上及情境上的內在喚醒,而造成晚上無法入眠。因此,治療必須以行為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讓病人重新學習如何睡覺,佐以藥物,才能夠治癒。行為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是睡眠縮短療法、放鬆治療及刺激控制等療法。
表象上的失眠經常反映出下列的背後原因:
1. 生活作息的不規律:例如工作需輪三班、飲食不正常、太晚激烈運動......等。
2. 睡眠環境的不適宜:諸如噪音、光線、或是經常將臥房作為其它非睡眠活動的場所......等。
3. 失眠也常常與生活事件相關:生活的壓力或個人過大的焦慮也會反映在睡眠結構的混亂上。
4. 精神疾病:不論是重度的精神病 (諸如精神分裂症)或是輕型的精神官能症 (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障礙症等),許多精神疾病常常以失眠來表現。
5. 身體疾病:失眠常是其他身體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正、不寧腿症候群、慢性阻塞性肺病、胃食道逆流、心肌缺血症等)的伴隨症狀,都會引起失眠。
6. 服用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如:β阻斷劑、氣管擴張劑、甲狀腺荷爾蒙、中樞神經刺激藥等,皆可引起失眠。
7. 酒精及藥物濫用也會造成嚴重的睡眠問題。
8. 另外,如跨越時區的旅行等,亦容易造成短暫的睡眠障礙。
要睡得好,必須注意一些睡眠衛生的原則,簡列如下:
1. 定時作息、準時上床、準時起床,尤其不管前晚何時入睡,均應準時起床。
2. 一張舒適、乾淨、柔軟度適中的床及一間溫度、亮度恰好且安靜的房間。
3. 床是用來睡覺及性愛的地方,不要在床上讀書、看電視或聽收音機。
4. 每天規則的運動可以幫助睡眠,但不要在傍晚以後做運動,如此反而會影響睡眠。
5. 不要在傍晚以後喝酒、咖啡、茶及抽煙;假如你有失眠的問題,更應避免在白天使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來提神。
6. 不要在睡前大吃大喝,但可在睡前喝杯熱牛奶及一些複合碳水化合物,來幫助睡眠。
7. 萬一上床20分鐘後,你還是睡不著覺,可起來做些單調無聊的事情,等有睡意再上床睡覺。
8. 睡不著覺時,不要整晚盯著時鐘看,也不要懊惱或有挫折感,應放輕鬆並確信自己最後一定能睡著。
9. 如果你有失眠,儘量不要午覺,如果實在想睡,可小憩30分~60分。
10. 如有嚴重失眠問題,應依照精神科醫師(睡眠專科醫師)處方使用安眠藥。
或許你心中會有疑問,究竟什麼時候,我才應該去找睡眠醫師尋求協助,原則上只要你的睡眠問題超過一個月,或已影響到你自己的生活功能,或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卻昏昏欲睡,就應該尋找睡眠醫師來幫你瞭解問題的所在。
要找出失眠的問題,首先要靠詳細的病史詢問(最好有枕邊人或室友在場),理學及神經學的檢查。睡眠日記、睡眠問卷及儀器的檢查也可幫忙瞭解病情,以做出診斷。
多數人對安眠藥有嚴重偏差觀念,一味排斥服藥,反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長期失眠帶來的痛苦與代價,遠超過服藥的困擾,其實,只要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安眠藥是安全的。對安眠藥錯誤的觀念主要有以下五種:
1. 「靠藥」來睡覺總是不好的—實際上完全沒有靠不靠藥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用藥的問題。目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之可靠,以及副作用之低和其可預期性皆毋庸置疑。
2. 安眠藥吃多了有習慣性會上癮,將來不吃就睡不著了—實際上沒有人會故意多吃來讓自己成癮,而所謂易成癮者多半原本就有精神病理之傾向,才會因症狀之苦延續服用而產生依賴,但在醫療的協助下,幾乎所有的成癮者都能逐漸走回正確合理地用藥方式。一般人幾乎是沒有機會對安眠藥上癮的。
3. 安眠藥有耐藥性,會需要越吃越多—若在專科醫師的處方下,短期服用安眠藥並不會有耐藥性的問題發生;若因病情需要而需中長期服用,不但少有耐藥性問題,反而會因睡眠狀態逐漸穩定而可逐漸減量。
4. 鎮靜劑還可以吃,但安眠藥還是少吃為妙—其實這兩類藥物在藥理學性質及化學結構上並無明顯差別,他們甚至和抗焦慮藥物雷同。重點不在區分鎮靜或安眠的性質,更不在比較孰輕孰重,而在於依據病情的診斷和實際的需要適當地用藥。
5. 安眠藥吃多了會得老年癡呆症,頭殼空空的—雖然失智症的成因極為複雜,且包括許多藥物及重金屬的誤用,但是卻從來沒有研究指出透過醫師處方的適量安眠藥使用會增加失智症發生的機率。卻有相當高比率的退化性精神疾病或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因被歸咎於失眠問題。
以今日睡眠醫學的進步,安眠藥的使用是非常安全的,配合精神科醫師的處方及其他療法,必能有效解決失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