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不耐久站的「心博速(POTS)」 - 衛教園地

臨床上病人常常主訴「自律神經失調」,也常常問「醫生,我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屬於「不隨意」的神經系統,它在人類不用思索時就自動調控身體功能的恆定,例如:體溫(出汗)、呼吸、心跳、血壓、消化、排泄等,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例如:手汗症、換氣過度、心率不整、姿勢性低血壓、胃酸逆流、腸激躁症、頻尿…等。但病人常常有些模糊的主訴,例如:頭昏昏重重、眼睛霧霧、口乾舌躁、心肝頭緊緊、心悸、胸痛、胃腸不舒服等,但又檢驗不出相對應的明顯疾病,對於病人這些非特定的愁訴,醫師也常常回應病人說︰「你是自律神經失調」,但這類病人常令醫師費時診療卻又成效不佳,因此有的醫師會進一步建議病人説:「你可以去精神科看看」,意謂著病人的症狀或許是心理因素。的確,輕型精神疾患常常出現自律神經症狀,尤其是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或心身症,因此更加深大家把「自律神經失調」掛在嘴邊,卻又有摸不著邊的感覺!以下跟大家介紹一種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疾患,但一般檢查不容易發現異常︰
案例A:曾有一位阿兵哥被連上帶來精神科就診,主訴是虛弱不堪,尤其無法站衛兵,卻又找不出毛病!因此想要看看是不是心理問題?
案例B:一位國外留學的高中女生,主訴是數次在國外逛大百貨廣場時突然昏倒,國外醫師看不出所以然,因此專程回國檢驗,經小兒神經科檢查無恙後,轉介看精神科,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
            經過傾斜床檢驗發現︰在平躺或坐姿狀態,他們的心跳、血壓均無異常,但當他們被頭上腳下地豎立而雙腳站立不動時,血壓初期雖然也沒有明顯變化,但心跳卻明顯持續變快(十分鐘內增加心率達≧30 beats per minute)如圖二,有的人到後來撐不住,血壓也可能下降,呈現昏厥反應。以上不禁讓人回想到小學升旗典禮時,常常有同學突然昏倒,扶起回教室或保健室休息後,也都沒事。這些人在一般走動時沒有明顯問題,但持續站著不動時,就會不舒服(Orthostatic intolerance),因此臨床上稱之為「姿勢性心博過速症候群(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圖一 正常                                                                                         圖二  POTS
                                       
            研究顯示這類病人約佔輕型精神疾患的30%以上,並且他們的神經質指數比一般輕型精神疾患高,當他們站起來或久坐不動就容易出現症狀,例如︰頭暈、頭痛、昏厥、盜汗、心悸、顫抖、疲倦、無力、噁心、胃腸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視覺模糊、手腳冰冷、焦慮、失眠、胸痛、肩頸痛等。嚴重的患者可能常常需要躺床休息,造成生活功能障礙,因此也常被誤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許多學者認為這類患者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早期徵兆,約有10%患者最後變成自律神經系統衰竭。
            一般的處理包括:多喝水並補充鹽份(增加血液容量)、少喝酒(因會利尿)、少量多餐(減少血液大量往腸胃集中)、避免悶熱環境(造成周邊血管擴張)、避免久站不動、站立時注意姿勢避免昏厥或頭暈,例如:隨時手腳用力動一動、兩腿交叉、用力夾緊屁股、腳趾用力抓地等。
由於病人相對極為神經質,且屬於慢性病,適當的精神科治療以降低焦慮、改善情緒是有幫助的。行為治療方面可以給予生理迴饋治療,藉由腹式呼吸、冥想、漸進式肌肉放鬆法,輔以生理訊號(例如:心率、指溫、皮膚電阻等)的迴饋來訓練病人學習緩和自己的身心症狀。

病人自我調適3-6個月,若仍未改善,可以考慮藥物治療,例如:Fludrocortisone Midodrine(α-1 agonist,但宜避免睡前給藥,以免發生平躺性高血壓)Beta-blockers(但宜避免過量造成疲倦)Antidepressants等。 

回上頁

聯絡資訊

院址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二段205號
電話
06-2755088
門診時間
星期一~五:
8:30~12:00;
15:00-18:00;
18:00-21:00

星期六:
8:30~12:00;
15:00-18:00

週六晚及星期日:
休診
Copyright © 2014 蕭文勝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6-2755088
院址:台南市東門路二段205號 Design by PDI